香港研究生求學申請流程申請時間一般是從前一年的11月份開始,到第二年的2、3月份結束,具體日期每個學校都不一樣,要上各學校網站去查。中國香港研究生分為授課型研究生和研究型研究生,授課型研究生相對容易申請一點,而研究型的研究生最后取得的是研究碩士,因而比較難申請。
備考
申請者一般需要準備語言考試(雅思或托福),另外部分申請者還需準備GMAT或GRE。備考需要前期投入較多時間,從決定出國的那一刻起,就要做好備考計劃。在備考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縮短備考戰(zhàn)線,不要覺得時間充裕而患上“拖延癥”,效率低不說,也喪失了許多刷分的機會。G有5年有效期,語言有2年有效期,同學們也可以實際情況安排好復習。最理想的情況是申請者學校開放網申時就能夠獲得滿意的成績。同時,復習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平衡,雖然中國香港的學校對小分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但你也應該盡量避免聽力閱讀高分,但寫作口語成績卻慘不忍睹的情況。
背景提升
軟性背景一般包括工作經驗、實習經歷、國際(海外)交流經歷、以及項目研究經歷(包括科研活動、論文等)?梢哉f,如果有國外院校的交換背景或者是海外實習、海外志愿者,那么將會給你申請名校帶來有利的幫助。
另外,確定了申請的方向后,你就要努力尋找實踐的機會了。在不影響課程成績的前提下,需要你爭取到3個左右的實習或者是3~5個左右的項目(主要針對理工科),當然軟性背景的提升需要結合具體專業(yè)而定。實習應爭取知名企業(yè)的相關實習,并且盡量獲得接觸該公司或者該部門的核心工作的機會。而參與項目則應有針對性地參加比如國家級、省級的研究課題或項目,如果有機會,可以盡量多參加一些比賽,比如挑戰(zhàn)杯或與專業(yè)相關的技能大賽,通過完成研究,提高自己科學研究的能力,并且爭取發(fā)表論文,豐富科研經歷。不管是實習、項目還是比賽,如果還能做到不錯的成果,那么這些經歷無疑對申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書
一般文書包括簡歷,PS,推薦信等,有些學校或專業(yè)還會要求essay、researchproposal或者writing Sample等。下面重點講講CV、PS及RL。
CV:對于不同的專業(yè),簡歷需要重點呈現的東西也會有所不同。體現的學術能力包括:教育經歷,實習經歷,研究經歷與成果,所獲獎項,發(fā)表論文等等。想在幾個有限的實習、研究項目或論文里告訴招生委員會你是一個合適的申請者,就一定要把自己在實習中做了什么,研究解決了什么問題,難點和亮點分別是什么,成果又是什么,分點整理出來。招生官其實就是從這些地方去看你能力是否具備,興趣背景是否匹配。
RL:推薦信一般要求2封學術推薦信。推薦信可以讓招生委員會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獲得對申請人的評價。通常推薦人應該選擇與自己關系很密切的教授、班主任等最熟悉你的人。除了能夠對你取得的成績加以解釋,或者加以印證你的成績,也能夠對你的科研能力或個人能力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