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國外top院校很看重申請人名校背景,難道雙非生就沒有任何機會了嗎?其實并非如此,海外名校會綜合評估申請者的背景。GPA、實習、科研項目、語言成績等等,都可以彌補學校背景的不足。
留學申請時,一般會把申請目標分為三類:沖刺院校、正常申請院校和保底院校。
·沖刺院校:顧名思義,是自己實力可能達不到,但可以試試申請的學校,有被錄取可能,但幾率可能比較小
·正常申請院校:指符合學生正常水平的院校,錄取概率較高
·保底院校:指學生的水平遠高于院校的要求,幾乎一定可以錄取的學校
合理規(guī)劃選擇這三類院校,offer可以說是“囊中之物”。
海外學校錄取學生的方式與國內十分不同,國內一般是通過筆試和面試來實現(xiàn),其中筆試十分重要,這會讓學生在考試時壓力特別大。
而留學申請會考核更多方面的東西,比如本科GPA、語言成績、學校背景等,學生的一些軟實力背景比如實習、科研等等也會對申請產生影響。
多元化的考核讓學生可以取長補短,比如說你的學校背景不太好,你可以通過多參加實習、科研來豐富自己的軟實力背景,依然有機會獲得夢校的認可。
名校招生官會考察哪些條件:
、 教育背景
招生官在招生時,當然也會看本科院校背景。如果你畢業(yè)于國內一流的大學,肯定有一定加分。但注意!招生官看重的,是GPA,它不僅代表你學習的能力,更代表你學習的態(tài)度。
都說名校GPA含金量高,但如果你GPA很低,即便本科是清北,也大概率被拒。申請美國大學的研究生,不管你是985還是雙非畢業(yè),3.0都是申請門檻線,而想沖刺名校,3.5才是底線。
、 語言成績
對于留學er來說,托福/雅思、 GRE、GMAT等標化考試,是躲不過的。即使部分項目因為新冠疫情,不強制提交標化成績,但通常貼心提醒“強烈建議”提交GRE/GMAT成績。
、 科研/實習/工作經(jīng)驗
這一部分可能容易被大家忽略,但這卻是給大家加分不少的地方。對文科或者商科的同學來說,實習/工作經(jīng)歷是比較重要的;而對理工科同學來說,科研項目、競賽等是比較重要的。
、 個人文書
美國研究生申請會需要的文書材料主要包括:個人簡歷(CV)、個人陳述(PS)和推薦信(RL)。要讓自己的文書內容豐滿,就需要實習/工作/經(jīng)歷的充實,以及你對選擇的學校的專業(yè)真誠的態(tài)度表達。(就是不僅經(jīng)歷要有意思,還要寫的有意思,這樣才能打動那些招生的官員)
總體來說,像英國的名校,G5或王曼愛華,確實在申請上對雙非的學生不太友好,如果是申請熱門專業(yè)更甚。
而美國大學,反而相對看重學生的軟性條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綜合素質”。雙非生可以選擇英美聯(lián)申,通過提前規(guī)劃來提升自己的競爭背景,從而有效提高名校offer成功率的。
對于雙非生來說,更需要盡早制定留學規(guī)劃,確定目標,并為之努力。不同國家不同專業(yè)對GPA、語言的要求不同,要盡早了解清楚錄取要求。
最后,沖刺名校時,“驚喜”不是常態(tài),結果和能力是掛鉤的,我們能做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然后盡力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