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發(fā)展至今已經兩年有余,留學生熟知的QS在面向194個國家,收集了超過115,000份留學生問卷后,于年底發(fā)布了《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報告。
疫情給留學生帶來了哪些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應對?今天就結合報告數據展開說說。
后疫情時代下留學的變化
進入后疫情時代,各行各業(yè)的人已逐漸脫離疫情初期恐慌、無措的狀態(tài)。與疫情充分共存的時間,也令每一個人實踐出了自己與疫情共存的選擇方式與生活方式。
據QS《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報告顯示,后疫情時代下留學也悄然發(fā)生了改變,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第一階段——20年國外疫情剛剛爆發(fā)之時,網課體系還不健全,國外防疫意識還未像中國一樣迅速建立,留學由一項原先僅需對自身背景、經濟實力等因素進行考量后便可做出選擇的事情,變成了還需綜合考慮目的地入境政策、疫苗接種情況、疫情嚴重程度等多項客觀制約性條件的事情。種種問題開始擺在了有留學計劃的同學面前。
QS收集到的21年最新數據展現出了一些新變化,一起來看兩組數據:
在第一組數據中,在意留學目的地疫苗接種普及度的學生占比從2021年3-4月的40%降低到了2021年9-10月的26%,關注目的是否疫情清零或僅有少量病例的學生比例也開始逐月遞減。與之相對,大家越來越將邊境合法開放視作適合出國留學的時機。
而第二組數據則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接受網絡授課形式(2020年11-12月的42%上升至2021年9-10月的52%),而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夠接受網課的學生比例也從20年初的29%下降至19%。
越來越多的數據都在顯示后疫情時代,留學熱度回升,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綜合考慮考研/就業(yè)/留學之后,理性留學。2021年我國國際教育高峰論壇上發(fā)布的最新調研報告《2021年度全國留學報告》也顯示,在有留學意愿的同學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堅持了自己出國留學的計劃。
放眼整個2020-2021年間:準留學生最常見的改變留學計劃的方式是打算延遲入學,把留學計劃推遲到明年,而選擇“我現在不再想出國留學”的比例始終最低,反映了學生們依然非常看重出國留學的親身體驗。
新形勢下的留學選擇
報告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們也給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經驗。
首先,越來越多留學生選擇多國聯申/中外聯申。此外,同學們已經開始將自己申請的籌備周期拉長,數據顯示提前兩年開始準備申請已不再是很罕見的事,在面對無法預測未來的情況下,用充足的時間做更多的準備才能有效應對未來的不可知性。
雖然疫情為高等教育帶來了持續(xù)變化的、不可預測的情況,但是超過50%的留學生并沒有放棄留學計劃,而是選擇推遲入學到明年。
其實,在疫情出現之前,很多國外的學生在本科畢業(yè)后會主動選擇GAP一年,用來增加社會實踐或確定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另外,一直有很大比例的準留學生將校園關閉和取消面對面教學視為他們開啟出國留學計劃的障礙。而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摸索出了一套:在國內上網課,畢業(yè)正常拿學位的“疫情留學模式”,即相對國外較安全的環(huán)境、相比考研更低的競爭壓力、相比出國留學更少的開銷。
當然遠程授課的劣勢也是無可避免,例如無法置身國外,無法感受不同文化、沒有更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上課效率不如線下等等。
總之,后疫情時代的留學選擇,已不再像正值疫情剛剛爆發(fā)的那段光景,而是認清利弊后的一種選擇。
為什么我們還要留學?
在還未徹底度過疫情的后疫情時代,為什么仍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堅持選擇留學?為什么我們寧愿與疫情妥協,選擇線上學習等沒那么完美的留學方式,仍然不愿意放棄選擇上世界名校的機會?留學能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么?
就像《2021年度全國留學報告》中調研數據表達一樣,認為出國留學可以“帶來更好就業(yè)前景”的人群比例大幅下降,留學生不再將留學與好找工作劃等號,轉而希望通過留學追求自我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留學更多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與異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們平等交流的機會。置身不同思維模式下,感受文化氛圍差異,有助于我們審視自己、提升自己。
留學的價值不僅在于獲得名校文憑,更多的在于對于個人眼界的提升、思維邊界的拓展以及更加多元及包容的價值體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