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華盛頓州公布一項措施: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州內(nèi)公立大學將永久實施“Test optional”政策。
隨后科羅拉多州正式立法,要求科羅拉多州的公立大學在招生過程中不再需要考慮SAT或ACT成績;同時,科羅拉多州還成為第一個取消“特權”錄取的州。
上周五,伊利諾伊州州長也簽署了法案,規(guī)定州內(nèi)所有公立大學和社區(qū)學院“不得要求居住在伊利諾伊州的申請人提交標化成績作為錄取一部分”,也就是學生可自行選擇是否提交ACT/SAT。該法案將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根據(jù)FairTest,現(xiàn)在不要求提交SAT/ACT成績的美國大學數(shù)量超過1,500所,占所有四年制大學的65%。尤其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許多學校加入Test-Optional可選或者Test-Blind政策。
而這一股放棄SAT、ACT考試的浪潮主要推動力是“教育公平”。針對要不要取消“SAT和ACT”,美國教育界已經(jīng)爭論了好幾年,支持者認為SAT和ACT是富人家庭的游戲,出得起輔導費,可以刷分,不利于貧困家庭、少數(shù)族裔;反對者認為SAT和ACT能表現(xiàn)出學生能力,為招生官提供準確的判斷。
實際上最近兩年,美國的大學頻頻發(fā)出“入學考試選擇性”(Test-optional)信號,這樣可以擁有族裔更加多元的申請群體。
不過,“沒有SAT/ACT,大學錄取會更加公平嗎?”雖然初衷是希望所有人都有機會獲得高等教育,但由貧富差距引起的教育差距,教育真的可以“公平”嗎?現(xiàn)實中“僅僅因為某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就能擁有更多機會”的情況不少見,繼承錄取、捐贈者利益關系、Z-list等套路可不是個別現(xiàn)象。
對于國際生而言,不少大學仍然堅持國際申請人提交標化成績,這些大學招生官認為:當我們收到從很多不熟悉國家來的學生申請時,不可否認SAT/ACT考試能從某種方式上檢驗學生。SAT/ACT考試像是一個安全網(wǎng),某種程度上確保我們錄取國際生時做出正確決定。
不可否認,在美國整體輿論日益強調(diào)多元化的當下,申請人的軟性背景變得更加重要。美國大學紛紛弱化SAT/ACT,而對申請人的高中成績、推薦信、文書、競賽、課外活動等材料更加看重。
但在目前來看,SAT/ACT對國際生的影響依然很大,仍然是衡量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而且大家盡量按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