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美國大學放榜的時候,都是新一屆準留學生奔赴申請前線的時候。但每到這個時候,都有一批焦慮的家長跟在后面,來幫助孩子完成申請。由于部分家長在孩子準備留學前,對留學關注較少,事到臨頭,著急焦慮,這種情緒也會傳染給孩子,不但影響申請準備,還會搞垮親子關系。
筆者見到不少這樣的案例,一個申請季,母子/女關系從親密無間,變成水火不容,甚至形同陌路,因此,給申請季的家長們一些建議,看看父母應該做些什么。
1、一起研究學校
留學申請存在障礙,本身就是信息不對稱所致,因此家長可以從研究學校開始?梢院秃⒆右黄鹩懻搶W校、專業(yè)、地理位置這些,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支持,甚至幫孩子把這些學校信息進行整理匯總,即節(jié)省了孩子的時間,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參與度,和孩子一起討論,一舉兩得。
曾有招生官這樣給家長建議:如果是高一開始準備留學,制定一個合理的規(guī)劃表,可以起到緩解焦慮的作用。較長的準備時間,可以緩解申請過程中每個人的壓力,還能防止因為時間緊張最終倉促做決定。
但這個前提是,家長英文要好一些,方便去各個學校官網查看一手消息,當然,現(xiàn)在可以借助各種翻譯軟件實現(xiàn)。
2、讓孩子主導申請
雖然很多準留學生家長都是事業(yè)成功的人士,但如果對美國大學不是特別了解的情況下,還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主導自己的申請,家長作為參謀,出謀劃策即可,而不是全面包辦。畢竟孩子還是要自己做決定要什么,不要什么,另外,整個申請過程也是對孩子的一個歷練,經過申請季,孩子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成長,家長才放心讓孩子遠赴重洋。
最忌諱的是一些家長不了解申請流程,還很強勢,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簡直是魔咒。還有家長認為,周圍同事的孩子都進了前30,自己家的孩子怎么也不能落后吧?盲目攀比興許會毀掉孩子的申請。
招生官也警告過家長們:申請過程中,家長不要成為孩子的代言人,但家長可以鼓勵和建議。
3、盡早讓孩子自立
進入申請季的孩子,基本都處于青春期,但條件優(yōu)厚的家庭,孩子除了主動或者被動的學習之外,很多事情都是被禁止,被安排的。進入大學后,突然進入“非計劃式”生活模式,很容易不適應,出現(xiàn)焦慮、厭學的情況,這也是導致很多留學生入學后又退學的一個主要原因。父母應該努力讓孩子在高中階段自立,過渡到大學階段就不那么吃力和糾結,心理上也不會焦慮。
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zhàn)的過渡,首先是家長要學會放手,要信任孩子成長的力量,要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和獨立成長的空間。與初中之前的教育方式、交流方式都有明顯的變化,家長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成長和認知。
4、和孩子討論畢業(yè)后就業(yè)問題
大多時候,家長和孩子面對就業(yè)問題的觀點是不一致的,家長更重結果,孩子更注重過程和個人體驗。雖然美國本科申請前兩年不需要確定專業(yè),但申請選校的結果也跟未來的專業(yè)和就業(yè)有關,因此專業(yè)選擇也是在申請階段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
建議家長和孩子就選校和就業(yè)問題做一些公開的討論(家庭會議),開誠布公的來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種方式有助于對選校選專業(yè)做出更正確明智的決定。家長和孩子都要帶著自己的見解坐到談判桌前,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對專業(yè)和就業(yè)問題有充分的調研,而不是經驗主義給出武斷結論;另一方面和孩子的溝通要建立在尊重,授權和開放的態(tài)度上,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溝通的價值,否則孩子可能拒絕溝通。
5、制定財務預算
筆者曾見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一個性格內向,但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申請季前,聽取媽媽的建議,報了一個SAT輔導班,為了沖刺更高分而努力。這種現(xiàn)象在美本申請群體中非常普遍,但意外的是,當孩子知道媽媽給自己報班花費了近20萬元之后,突然就爆發(fā)了,拒絕去輔導班上課。原因很簡單,這種消費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他認為自己的實力不需要這么昂貴的課程。
因此,在決定留學之后,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談論下留學的預算,包括,出國前的語言培訓,中介申請費用,課外活動支出,以及留學后的學費,生活費,要結合家庭的財務實力和孩子自身的預期來討論,這樣的對話很有必要,也要讓孩子知道他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6、考慮是否需要獎學金
隨著美國大學學費逐年上漲,對美國留學生而言,確實有一定的資金壓力,并不是所有留美學生都是X二代。有些學生在選校時,會把學費作為一個參考項,但是如果有希望申請到獎學金的話,對家庭的經濟壓力就不是很大了。當然,美國本科申請獎學金比較稀少,學生需要足夠優(yōu)秀才有希望。提前了解下獎學金,興許對有需求的同學是個不錯的選擇。
7、訪校
條件允許的話,盡量去目標學校走訪一趟。因為疫情的情況,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線上虛擬訪校的入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下學校,對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很有幫助。
另外,也可以從側面向招生官證明,你對這個學校的喜歡。
預計,下半年有望恢復航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相關動態(tài)。
8、制訂合理的申請規(guī)劃
每個申請季,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面臨很大的壓力。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規(guī)劃,做好整個申請季的時間規(guī)劃。按計劃,完成每一個時間節(jié)點預設目標,申請過程就會有條不紊,焦慮情緒就會減輕。
很多家長在申請季四處打聽消息,今天聽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就趕緊安排自己孩子也如何;明天另一個孩子又做了什么,又趕緊督促自己孩子也趕緊行動,到頭來把自己孩子折騰的焦頭爛額,孩子的計劃完全被打亂,就嚴重干擾了申請進程。有一個好的規(guī)劃,全家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9、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任務
制訂了詳盡的留學規(guī)劃表,就要按時去完成。家長這個時候就要發(fā)揮后勤隊長和監(jiān)督員的角色,既要為孩子完成認為提供必要的幫助,又要監(jiān)督他是否按時完成,這樣雙方配合下,規(guī)劃表才能按時完成,申請的節(jié)奏就不會亂。比如孩子備考懈怠,托福多次刷分就是沒有達到目標分數(shù),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協(xié)助孩子分析問題所在,而不是一味的刷手給課外輔導老師,因為輔導老師的目標是續(xù)報和多掙錢,當然也期待學生提分,但雙方的目的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10、明確選校策略
認清現(xiàn)狀,美國名校錄取率一般都在個位數(shù),大多數(shù)申請者都是做分母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選校需求,列出一個想就讀學校的清單,而不是選定一所學校。
從今年的commom數(shù)據(jù)看,雖然申請人數(shù)下滑了,但申請者的選校數(shù)量卻有了明顯的提升,這說明,大家面對不確定性,選擇了更多申請目標。
根據(jù)選校清單,結合孩子自身情況,確定哪些學校是沖刺學校,哪些是正常目標,哪些是保底學校。
11、確定適合孩子的選校清單
在選校的過程中,家長往往有著很強的主觀意志來給孩子建議,要么只選名校,或者按排名盲選,亦或是網絡搜集的一些信息。這個時候,需要家庭決策需要找到平衡點,對目標學校進行深度挖掘,比如專業(yè)方面是否和孩子的興趣吻合,訪校時關注的問題有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孩子對校園的感受等等,總之,定位要合理,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畢竟他要在這里度過四年的學習生涯。
12、關注安全問題
這應該是所有留學生家長都關注的一個話題,畢竟孩子第一次走出家門、國門獨立生活。家長不應該只是單純的說教、叮囑,而是要去研究學校的犯罪統(tǒng)計,查看每所學校的安全狀況。
另外,隨著中美關系的變化,一些歧視亞裔嚴重的地區(qū)尤其要注意,這也是選校必須要參考的因素之一。
13、平等溝通
這是最想跟家長們強調的一條,雖然前面已經提到。平等溝通,意味著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要對孩子有足夠的信任,要相信只有他自己的選擇,才會堅持走下去,并且會發(fā)自內心的走好;父母的信任,也會是給孩子最大的動力。
家長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達給孩子, 做孩子最忠實的聽眾,少說多聽,孩子在自己成長道路上,需要面臨一些抉擇和磨煉。
大部分的中國家長,通常會給孩子找中介顧問協(xié)助申請,但自己就做了甩手掌柜,這也是一個申請誤區(qū),以至于最終的申請結果是好是壞自己都無法判斷。以上這13條就是給申請季家長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新一屆申請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