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的申請常常是“萬人過獨木橋”,稍不留神就被擠掉,尤其是要求苛刻的學校,那些高度挑剔的招生官就好像有“鷹眼”一般,能夠發(fā)現(xiàn)你的申請材料中水分最大那一part。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這些“危險信號”。
推薦信由知名人士出具,卻又無話可說
這種情況很常見,招生官一般從字面上就看出了這封推薦信的含金量——推薦人對學生一無所知,這導致他的這封推薦信也變得毫無價值,哪怕他的頭銜有多高,名號有多響亮。
在這種情況下,招生官并沒有因此對這名學生產(chǎn)生好奇,反而推動了某種相反的效果,那就是這名學生和他的家人在動用關(guān)系,人為地讓招生辦公室對此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從而這名學生的其他成績和數(shù)據(jù)都變得不可信。
提交的文章像出自50歲的哲學家
如果你的經(jīng)歷表明你從未參加過高級寫作課程,那么文章中那些深刻的見解從何而來?所以當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文章提交至委員會的時候,招生官會自然而然地懷疑它的真實性。畢竟在這個代筆的時代,有很多為了文章付費的人,而尋找真實的文筆是招生官的責任之一。
活動行程安排過于緊湊
有些活動清單整理得很好,但禁不起細“推敲”,仔細一看,會發(fā)現(xiàn)如果將學時加起來,某位同學每周要進行40多個小時以上的活動,這就意味著,這位同學是否有時間做家庭作業(yè)?有精力完成學業(yè)內(nèi)的工作?
沒錯,它“忙碌”的活動安排確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這位同學還是進入了候補名單,因為他根本沒辦法兼顧學業(yè)和活動之間的平衡,也根本不敢相信他花了這么多時間參加了所有活動。
自學了許多AP課程
最近的趨勢是,許多國際學生為了彰顯“更聰明”和“更有動力”,試圖自學AP考試的許多科目,但往往產(chǎn)生了很多相反的效果。
舉個例子,除非一名學生的其他資料佐證了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工程師,否則他花費額外的時間學習計算機科目,哪怕是物理和環(huán)境科學,都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除此之外成績單上不會羅列出更多的AP項目,那么招生官反而會困惑學生花費空閑時間學習這些考試科目的動機是什么。
缺少令人信服的目標
確實,一篇好的論文能給你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向招生委員會展示自己已經(jīng)確定的職業(yè)目標,或是正朝著目標而努力。但是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在大學期間或是畢業(yè)以后想要做什么,那么招生官肯定會擔心你是否在以后能夠成為班級里的貢獻者,以及你能夠利用大學鎖學的只是在事業(yè)上取得進步。
因此,招生委員會希望候選人對大學將如何幫助他們實現(xiàn)目標有清晰的人士,雖然目的并不是讓候選人對大學專業(yè)或活動有十足的了解,而是他們需要對自己將要做的事有清晰的認識。
沒什么意義的“驚人成就”
有很多同學能夠提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但卻“徒有其表”。比如有的學生聲稱自己做出了多么高級而又有意義的網(wǎng)站,但是點擊進入后發(fā)現(xiàn),也僅僅是有著漂亮封面的網(wǎng)站,而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內(nèi)容。
又或者是一個聲稱自己籌集了100000美元幫助兒童醫(yī)院的學生,但是在推薦信中,包括學校的教導老師都沒有提及跟此事相關(guān)的任何內(nèi)容。諸如此類的“驚人成就”含水量太大了,招生官普遍認為只是學生夸大了他們的成就。
以上是大家在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常有的誤區(qū),同時也是留學申請中最常出現(xiàn)的危險信號。雖說申請不該畏手畏腳,但這建立在一個不斷探尋自我,加強自信的過程中。最后祝愿所有申請者勇敢追求夢校,拿下心儀的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