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 Year——間隔年,一個對于很多中國學生來說漸漸熟悉的詞語,在歐美留學圈里非常流行,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在內的諸多世界頂尖大學,都很鼓勵學生在進入大學前休學一年,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
間隔年的概念早在幾十年前就流行于發(fā)達國家,許多歐美國家對世界各國青年開放了不限名額打工旅行簽證,其初衷是讓青年學生在學期中或者學業(yè)結束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度過一段長期的異鄉(xiāng)生活,感受當地文化,學習各類技能,從這一年的思考和沉淀中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近段時間國外疫情蔓延,出入境受到嚴格管控,想要出國考試幾乎不可能。這種形勢下,有一個新的話題映入眼簾——網上關于Gap year的討論熱火朝天。
“有人打死也不想Gap,有人已經Gap一年了,你真的了解Gap year嗎?如果要Gap,你有想好Gap的一年你要做什么嗎?”
01 Gap Year適合中國學生嗎?
GAP Year看上去很美,但在中國卻是一件只有少部分人在嘗試的新生事物。
中國普遍社會的看法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就應該做確定的事情,義務教育、大學、研究生、找份好工作、買房、結婚、育子,一步一個腳印,是我們需要遵守的人生道路。絕大部分學生從小到大都在家長安排下,循規(guī)蹈矩地沿著既定的路線走,這導致很多人依賴性強,社會適應性弱,跟風去了間隔年卻不能被社會認可。
另一方面,選擇Gap year,意味著晚一年畢業(yè),且一年后要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就算是同時期畢業(yè),同時開始就業(yè)賺錢,都可以感受到一輪又一輪的篩選的壓力, 更不用說去間隔一年落后了多少錯過了多少之后的壓力。
“放出去”容易,“收回來”難,即便是Gapper,也終有一日要回到生活中繼續(xù)下去,回來之后的“落差”和“不適應”也是一個問題。
02 什么情況會選擇Gap Year
基本可以分為主動Gap和被動Gap兩大類。
1. 有計劃的主動Gap
這些同學早就做好了Gap Year的準備,無論是旅游,實習,工作,創(chuàng)業(yè)還是當志愿者,他們對于Gap Year要做什么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規(guī)劃,并且為了實現(xiàn)Gap Year要達到的目標,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講真,這類同學比較少,常見于有極強的主見,自律性極強,對人生目標十分明確的同學。
2. 延遲上學的主動Gap
這些同學往往已經收到了Offer,但卻不是理想的學校,不甘心也不想妥協(xié),于是選擇Gap一年,在這一年中繼續(xù)準備,來年繼續(xù)申請。
3. 沒有錄取通知的被動Gap
這大概是很多同學Gap了半年或一年最主要的原因了,畢業(yè)前沒想好要考研,出國還是找工作。準備了一陣考研覺得太辛苦想出國,結果語言考試考了好幾次都沒考好,申請季就過去了,沒學上,工作也沒找,不得已只好Gap一年。
所有人都有選擇Gap Year的資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在Gap Year中有所收獲,甚至是心態(tài)正常地度過這一年。
Gap有風險,決定需謹慎。
03 那些選擇Gap Year的人怎么樣了?
1. 成長的Gap Year
一說到典型的Gap Year案例就不得不提威廉王子和奧巴馬的女兒Malia。
威廉王子2000 年從伊頓公學畢業(yè)后,到智利參與了雷勵遠征的義工服務,清潔馬桶、修理公路的照片廣為流傳。
奧巴馬的大女兒也選擇了一年的Gap Year。
2016年夏,美國本科秋季申請季落幕,已被哈佛錄取的奧巴馬大女兒Malia Obama,決定開始一年期的Gap Year,這期間她去了電影公司 Weinstein 做實習,去了玻利維亞進行沉浸式西班牙語學習,成為美國駐西班牙領事館的 summer intern...
在這一年的間隙里,Malia完成了在她18年以來一直沒有足夠時間完成的各種有意義的事情。
2. 虛度的Gap Year
@汪力立
一次 Gap Year,騎車走了一圈中國,說實話沒什么大作用,最大的感觸是讓你看到知道并且親身感受到,原來世界上還存在一種這樣的生活方式。
@匿名用戶
兩歷 Gap Year 的主要收獲是:1、平常沒毅力做的事情,別指望休息時會做;2、旅行的收獲其實是沒用的。
總的來說,有價值的Gap Year的標準應該是:明確目的+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一個項目+思考+開放的心態(tài)=一定的心智成長。如果Gap Year僅僅是一個各地旅游的計劃,沒有促進思考的成分在,那么它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3. Gap Year前的準備工作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
(圖片來源:知乎)
其實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事情,每個人的處境和需求或多或少都會不一樣,看重的東西也會不同。不過,在開始Gap Year前,一定要先做完這兩件事。
、 慎重做決定
一要和家人好好溝通。二要問清自己Gap的真正意圖:是想要獲得心智成長還是明確自我認知,學習技能還是休整身心。
對于留學生來說,一定要思考這一年的Gap對你日后的申請是否有幫助,是不是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提高語言技能或是累積實習經驗?在動力不夠充足,稀里糊涂就Gap的情況下,極容易經歷內心的反復煎熬。
② 要有明確的規(guī)劃
在Gap Year盲目嘗試各種事情,并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提升,目的性太弱會導致收益太低。與其盲目嘗試,不如先認識自己,反思,看書,把想做的事情寫出來做整理,建立起自己的三觀,弄清楚自己適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將要做什么。
一旦做出Gap Year的決定,便要按照計劃充實的過好每一天。這不僅可以最大化地豐富你這一年的收獲,也可以緩解Gap Year中難以避免的焦慮。
畢竟Gap Year之后還是要繼續(xù)生活,把Gap Year中的行動以及Gap Year結束之后的生活想清楚,不至于在Gap Year結束之后無所適從。
04 Gap Year做什么最充實?
1. 掌握一項技能
這里說的技能是通識技能,是以后生活,工作必備的技能和知識。以編程為例,無論你是理工科學生還是文科生,學會編程,無論是找工作還是申請學校,你都會有更多的選擇。學語言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外語屬于萬金油技能,熟練掌握一門語言,會給你帶來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2. 讀書+寫作
對于時間比較自由的Gap Year來說,花時間多讀書,讀好書是再好不過的選項了,思想要成長,不能沒有養(yǎng)料。寫作也很有用,既能幫助自己理清頭緒,凝練思想,又是一次純粹的價值輸出。
3. 實習
優(yōu)先考慮和接下來要讀的專業(yè)或從事的工作關聯(lián)緊密的實習,方便未來就業(yè)或申請。其實半年以上的實習項目有很多,多去刷招聘網站。無論是申請學校還是求職,一份優(yōu)質的實習經歷都會成為申請文書/簡歷上的亮點。
如果你希望你的Gap Year是職業(yè)導向型的,可以嘗試參加頂尖公司的實習。高盛,麥肯錫,四大等都有專業(yè)的實習項目。
4. 交換生項目
很多大學生會選擇利用Gap Year交換到不同國家,體驗不同地方的學風和文化。
寫給蠢蠢欲動想Gap的你:
如果你是一個在意得失的學生,還是按部就班更好。比起Gap一年,安安穩(wěn)穩(wěn)畢業(yè),讀研或是找工作往往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早一些畢業(yè),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工作時積累經驗和資源再去“Gap”都是可以的。如同那些從投行、咨詢干兩年再跳出來Gap的人所說:
With the name of McKinsey on my resume, I can go everywhere.
有著麥肯錫的名字在我的簡歷上,我可以去任何地方。
你不僅要有隨時按下生活pause鍵的勇氣,更要有隨時能按下continue鍵的實力。Gap Year不是用來逃避的一年,而是用來思考,學習,成長的一年。它是很難很難,但是也可以很美很美,每一個深思熟慮后做的決定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