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學院(1754年-1784年)
歷史上,哥大的著名校友還包括5位美國開國元勛、10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20位億萬富翁、20位奧斯卡獎獲得者、29位美國州長、34位國家元首等。哥倫比亞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等,其新聞學院頒發(fā)的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據統計,有101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學生校友43名)曾在哥大工作或學習過,數量位列世界第5。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是北美第一個實現原子核裂變-曼哈頓計劃的誕生地。
哥大在2019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頒布的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3。哥大位列2019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8 、2019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第8、2018 《華爾街日報》/《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大學排名,哥大名列第2。
關于在紐約省創(chuàng)建一所高等學府的討論開始于1704年。然而,直到位于哈德遜河對岸新澤西的普林斯頓大學創(chuàng)建以后,在紐約市創(chuàng)建新學院的想法才得到了認真的對待。1746年,一個為新學院籌集資金的法令在紐約省議會得以通過。1751年,紐約省議會組成了一個包括七名英格蘭教會成員在內的十人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對這一新學院的成立進行指導,成立所需的經費則來源于發(fā)行州彩票籌集的資金April。
學校于1754年7月正式開課,首任校長為神學博士薩繆爾·約翰遜。約翰遜博士也是學院第一屆僅有八名學生的唯一導師。授課在現在位于曼哈頓下百老匯大道的三一教堂旁的新校舍進行。隨后,這所紐約州最早成立的高等教育機構,美國境內的第五所大學,正式根據喬治二世國王的《王室特許狀》以國王學院之名于1754年10月31日成立。對于國王學院來說,1776年爆發(fā)的美國獨立戰(zhàn)爭是一個災難性的事件。學校的教學活動從1776年大陸軍進入紐約開始暫停了八年,包含了紐約被英軍軍事占領的整個期間,直到英軍1783年正式從紐約撤離。學校的圖書館被洗劫,惟一的建筑物先被大陸軍,后被英軍征用為軍醫(yī)院。學校被革命者占領以后,學校的王室支持者被迫離開了國王學院。
哥倫比亞學院(1784年-1896年)
美國革命之后,學院向紐約州為其重建尋求支持,為此作出了對學院的章程根據紐約州任何可能的要求進行修改的保證。州議會批準了支持學院的建議。1784年5月1日設立了一個校董事會以監(jiān)督國王學院的重建。為了表示對美國新生共和政體的支持,州議會在法案中規(guī)定“位于紐約市的,在此之前被稱為國王學院的學院從今以后將永遠被稱為哥倫比亞學院”。1787年,學校董事們終于意識到了學校章程中存在的缺陷,他們于1787年2月成立了一個由約翰·杰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領導的章程修正委員會。同年四月,學校正式采用了賦予二十四位校董事權力的新章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787年5月21日,薩繆爾·約翰遜之子威廉·薩繆爾·約翰遜被一致推選為哥倫比亞學院的校長。在供職于學院之前,約翰遜曾經參加過第一次大陸會議并且被選為美利堅合眾國制憲會議代表。十八世紀九十年代的一段時間里,因為紐約國家首都和紐約州府的雙重身份,以及連續(xù)幾屆聯邦黨政府的執(zhí)政,復興的哥倫比亞學院在諸如漢密爾頓和杰等聯邦黨人的資助下茁壯成長。1789年5月6日,喬治·華盛頓總統與約翰·亞當斯副總統參加了哥倫比亞學院的畢業(yè)典禮,以表彰那些參與了美國革命的校友們。
哥倫比亞大學(1896年至今)
1896年,學校董事們正式決定使用“哥倫比亞大學”作為這所學校的新名字。同時,校長塞斯·洛再一次搬遷了校園,這一次校園從49街轉至現在的地址:一個更加寬闊的,位于快速發(fā)展的晨邊高地的校區(qū)。在洛的繼任者尼古拉斯·穆瑞·巴特勒長達四十多年的工作下,哥倫比亞大學快速成為了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為后來的大學設立了“綜合性大學”的典范。因為第一座核反應堆的建成,以及因此帶來的曼哈頓計劃的啟動,由哥倫比亞大學教師約翰·瑞·鄧寧,伊西多·艾薩克·拉比,恩里科·費米以及波利卡普·庫施開展的有關原子的研究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時將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放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