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大學連年贏得澳洲最高份額的研究基金,奠定了它澳大利亞一流研究類大學的聲譽。它成為維多利亞州同時整個澳洲甚至國際優(yōu)秀學生的首選,墨爾本大學為學生提供了每年價值850萬澳幣的獎學金。
墨爾本大學的畢業(yè)生在澳洲的政治,文化和商業(yè)領域涌現(xiàn)許多杰出人物,包括八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四位澳洲前總理,一些亞洲的商界和政界人士也畢業(yè)于墨爾本大學, 墨爾本大學為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墨爾本大學繼承了歐洲學院制學府的傳統(tǒng),在校園內(nèi)設置了十三所住宿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一種傳統(tǒng)的大學住宿模式,學生在教學區(qū)上課但是生活在各自的學院區(qū)內(nèi),各學院擁有自己的院徽、傳統(tǒng)以及社團活動)、奧蒙德學院〔Ormond College〕、圣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珍妮特·克拉克學院〔Janet Clarke Hall〕、女王學院(Queen‘s College)等十余家附屬學院。各院散落校園北部,多為維多利亞時期的新哥特建筑風格。
墨爾本大學的11個學院和墨爾本商學院及維多利亞學院提供了一流富有生機的學習環(huán)境。主要課程有:建筑學,建筑與設計,人文學科,經(jīng)濟和商科,教育,工程,土地和食品資源研究院,法律,醫(yī)學,牙科和健康科學,音樂,科學和獸醫(yī)學。墨爾本大學教學和學習都在多媒體教室,所應用的新技術和多媒體教材都是墨爾本大學的教師自己開發(fā)的。
墨爾本大學是Universites 21(21大學集團)的創(chuàng)建成員之一,它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享有聲譽。
墨爾本大學在澳大利亞作為僅次于CSIRO的第二大科研機構(gòu)以及獲得澳洲政府贊助資金最多的大學之一(2011年獲得贊助1.173億澳幣,2012年獲得1.9億澳元)。墨爾本大學強調(diào)學生在學術造詣與人格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竭力為學生塑造獨特的“墨爾本經(jīng)驗”〔Melbourne experience〕。
墨大校友及教授中已有8位諾貝爾獎得主,得獎人數(shù)位居全澳第一 。 《The Bulletin》?u出的“最具影響力的100位澳洲人”,其中共有33位與墨爾本大學有學術關系。
墨大校友中已有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nèi)特、約翰·卡魯·埃克爾斯、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等八位諾貝爾獎得主 ,此外還曾聘請諸如喬舒亞·萊德伯格(獲諾貝爾獎前是墨大的訪問教授)、彼得·杜赫提、伯特·薩克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詹姆斯·莫理斯、克萊夫·格蘭杰(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等多位世界級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其他著名校友包括澳大利亞第二任總理艾爾弗雷德·迪金、第十二任總理羅伯特·孟席斯、第十七任總理哈羅德·霍爾特、第二十七任總理也是澳洲首位女性總理的茱莉婭·吉拉德等等在內(nèi)的眾多著名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女權主義者吉曼·基爾、哲學家彼得·辛格〔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劍橋大學校長亞歷克·布羅厄斯教授、BAFTA/金球/奧斯卡獲獎演員凱特·布蘭切特等等。
2007年開始,墨爾本大學進行了徹底的學制改革,逐漸拋棄了以往的澳洲傳統(tǒng)“專才”教育模式,而效仿北美地區(qū)以及新近改革的歐洲大學所采納的“通才”教育模式(Bologna process),即廣為人知也又頗具爭議的“墨爾本模式”(Melbourne Model),目的是建立起國際認知度更高、于國際教育接軌更緊密的學位制度以及培養(yǎng)出更多澳大利亞及世界所需要的未來社會新型人才。
墨爾本大學最早是由審計長以及財務部部長修·切爾德斯(Hugh Childers)在1852年11月4號的初次預算演講上提出建立的。他個人也投資了10000英鎊去修建這所大學(當時是筆大錢),1853年1月22號墨爾本大學正式立法成立,并被立法授權以授予文學、醫(yī)學、法學和音樂學的學位。這次立法同時也提供給墨爾本大學9000英鎊的撥款。同一年大學還獲得了另外20000英鎊的撥款用于學校建筑的建設。第一塊奠基石落在1854年7月3號,和維州圖書館同天完成。1855年大學正式開始授課,當時僅有3名教授和6名學生。最終6名學生中有四人順利畢業(yè)。
在大學的早期,建筑了大量的哥特式復興建筑。早期的著名建筑師包括墨爾本的約瑟夫·里德(Joseph Reed),他負責設計了校園內(nèi)大部分的早期建筑,這種建筑風格到1930年被廢除,而換上了新的房屋式風格建筑,造成了大學今日混合式建筑風格的緣由。
墨爾本大學的建立很大程度歸功于因維多利亞淘金潮而迅速發(fā)展的地區(qū)經(jīng)歷。最早建設這所大學目的是給極速增長的新移民人口提供獲得教育的機會。當時它被指定修在修道院附近并且沒有提供神學方面的學位——教會只能將學校修建在北部的周界。早期,學校的教授們熱衷于經(jīng)典文學和哲學這類歐洲傳統(tǒng)學科的研究和授課,而墨爾本的居民們則表示他們更需要那些符合城市建設發(fā)展的大背景所需要的課程,比如法學。最終居民們的意見獲得了采納,墨爾本大學的法學院在1857年正式開課,而工程學院和醫(yī)學院也在1860年開始了他們的使命,而這三個學院,無一不成為了墨爾本大學揚名世界的中流砥柱。
1881年,墨爾本大學接受了第一名女學生(同年悉尼大學也接受了第一名女學生),這對于在保守文化統(tǒng)治下的維多利亞州的居民來說是一個意義深遠的勝利,而墨爾本大學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接受女大學生的大學。再接下來的數(shù)十年里,學校的聲譽和規(guī)模都獲得了客觀的增長,但是關于學校未來的方向問題,學校內(nèi)部卻也產(chǎn)生了很多爭論,最后在皇家委員會的推薦下,學校建立了新的資金管理結(jié)構(gòu),并開設了新的學科比如農(nóng)學和教育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再一次,學校的管理權引發(fā)了爭論。最終在1923年,由更多商人組成而非教授的理事會獲得了實權。值得一提的是,校理事會也包含兩名經(jīng)過選拔的本科學生擔任理事會職位。在這個時期,墨爾本大學錄取的學生更多來源于社會的富裕家庭,而獲得獎學金的貧困學生則數(shù)量很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貴族大學。
在這個時期,負責學校管理的置業(yè)經(jīng)紀人式的校長也第一次被引入到了學校的管理模式。1936年,第一任校長雷蒙德·普理斯特利(Raymond Priestley)被任命。約翰·梅德利(John Medley)則在1939年被任命為下一任校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因為獲得聯(lián)邦贊助的學生數(shù)量大大增加,墨爾本大學也順應時代逐漸改變了以往貴族學校的傳統(tǒng),而開始招收更多來自于平民家庭的學生。學校也因此迎來了大學的第二個高速發(fā)展期。大學采取的政策是均衡發(fā)展,墨爾本大學幾乎在所有的學科都取得了很高的聲望。200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學排名對于全球大學的各個科目進行評估,墨爾本大學成為了澳洲唯一一個所有科目都位列全球前30名的大學。